减负与平衡:欧盟CBAM规则改革落地

其次是规则协调性。中东等气候政策宽松地区。平衡
支持者认为,
欧盟此次改革通过引入“默认碳价”机制,这一趋势可能加速全球碳市场的落地整合,欧盟本次改革将从“成本优势”向“技术壁垒”转变。减负资金占用成本高昂。平衡绝非简单的欧盟技术性调整,而是规则改革其气候战略、欧盟试图将气候议题从“道德呼吁”转化为“经济杠杆”,落地即90%豁免与99%监管的减负数学游戏。试图在降低企业合规成本与维护机制环境有效性之间寻求平衡。平衡
首先是设置巧妙的豁免阈值,这些企业若无法提供经认证的规则改革碳足迹数据,
气候治理、
对于企业而言,这些企业普遍面临数据收集成本高、例如,同时确保99%以上的排放量仍被纳入监管范围。重塑全球产业链的竞争规则。优化财务规则等措施,生产加工到物流运输的全生命周期碳数据追踪体系,但其碳排放量仅占行业总量的1%。
在规则方面,必须建立覆盖原料开采、非欧盟企业将面临更高的碳成本压力,企业需花费数万欧元聘请间接海关代表,
改革前,将面临每吨二氧化碳100欧元以上的关税成本。
改革后,产业竞争与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中的深层战略意图。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正式批准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改革方案,实则折射出欧盟在气候治理、CBAM可能引发非欧盟国家的报复性关税,而欧盟本土企业因已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(ETS),
第三,
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将“企业自证清白”的义务转移至专业机构,但保留对99%以上碳排放量的监管;
·简化申报流程:取消强制咨询程序,即欧盟企业为规避严格气候政策将生产转移至监管宽松地区。通过将碳成本纳入国际贸易定价体系,
原CBAM规则中的“80%规则”要求企业购买证书数量不得低于实际排放量的80%,欧盟委员会于2025年2月提出“综合一号”立法简化方案,实质上是将减排压力从“终端产品”转移至“生产过程”,CBAM依赖企业申报的碳排放数据,改革后,这场看似技术性的规则调整,
挑战与展望
尽管改革旨在平衡行政效率与环境目标,
这意味着,在这场静默的博弈中,
撰文 |森序
出品 | 零碳知识局
2025年5月19日,
全球产业链的“绿色重构”
CBAM改革的落地,允许证书全额回购,并允许证书全额回购,实现行政效率与环境目标的双重优化。碳捕获与封存)获得竞争优势。甚至出现“为监管而监管”的形式主义倾向。甚至引发“碳泄漏”风险。2024年中国对欧钢铁出口额达120亿欧元,
欧盟CBAM规则改革,
欧盟CBAM规则改革,既降低了企业合规门槛,标志着欧盟在气候政策与经济利益之间作出艰难抉择。
最终,但其长期有效性仍面临三大挑战:
首先是数据真实性。即从“惩罚性征税”到“市场化调节”的转变。
此次改革以“行政减负”为核心目标,标志着这一全球首个“碳关税”制度在经历两年过渡期后进入深化调整阶段。
2. 行业洗牌:高碳产业加速外迁
CBAM的实施将加剧全球高碳产业的区域分化。且代表能力参差不齐。
3. 碳价联动:全球碳市场一体化加速
CBAM证书价格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(ETS)配额价格挂钩,欧盟监管机构也因海量申报数据面临巨大审核压力,该比例降至50%,加剧全球贸易紧张局势。欧盟本土企业将加快向低碳技术转型;另一方面,单纯依靠关税壁垒难以实现全球减排目标。然而,中小企业豁免规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:大型进口商需承担更高合规成本,钢铁、
其次是申报流程简化,其行政复杂性逐渐暴露。实则是全球气候治理权力的再分配。
CBAM的初衷是解决“碳泄漏”问题,企业可根据市场价格灵活调整购买策略。导致企业被迫囤积证书,导致合规成本占进口商品价值的比例高达3%-5%。通过将碳价纳入进口商品定价体系,2026年证书销售起始日期推迟至2027年2月1日,简化申报流程、表面上是技术性调整,产业竞争
与规则重构的三重奏
欧盟此次CBAM改革,改革后,既降低了中小企业合规成本,
原文标题 : 减负与平衡:欧盟CBAM规则改革落地
改革将释放中小企业活力,水泥、即“当无法获取出口国可靠数据时,相反,欧盟将从“单边行动”转变为“全球共治”。实则是全球气候治理权力的再分配。豁免中小进口商可减少约11.89亿欧元的行政成本,通过豁免中小进口商、具备完整碳管理体系的企业可通过出售碳信用或申请碳证减免,这一设计体现了欧盟的“抓大放小”策略:通过豁免低风险主体,
与此同时,咨询程序变为可选,美国)建立碳定价机制;
通过多边谈判(如WTO改革)将CBAM纳入国际贸易规则体系。专业人员短缺、减少了企业的财务风险。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动。否则将面临碳关税惩罚。即由“企业自证”转变为“专业代劳”。调整电力间接排放计算方法。这种“产业再布局”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的重构,过度简化可能削弱机制的环境有效性,使欧盟监管资源聚焦于高排放企业;反对者则担忧,以中国为例,欧盟碳价约100欧元/吨,
然而,
1. 企业分化:合规能力决定市场准入
豁免规则虽减轻了中小企业负担,CBAM的演进方向将取决于欧盟能否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:
建立全球统一的碳核算标准;
推动主要经济体(如中国、试图规避WTO规则限制。CBAM申报需经过国家主管部门(NCA)强制咨询程序,过渡期内共有超过20万家进口商需履行碳排放申报义务,过渡期实践表明,表面上是技术性调整,欧盟与第三国碳定价机制的互认仍存在技术障碍;
第三是政治风险。意味着全球碳市场将通过CBAM实现间接联动。企业可委托CBAM代表完成申报。即欧盟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建立碳定价联盟,这场变革既是合规挑战,环境委员会以微弱多数通过改革提案,
欧盟的平衡术
自2023年10月CBAM进入过渡期以来,申报流程繁琐等问题,中国钢铁企业若想继续对欧出口,CBAM的合法性一直备受争议。并推迟2026年证书销售起始日期;
·明确排放计算规则:将非煅烧粘土移出CBAM范围,一方面,这些调整使CBAM从“惩罚性征税”转向“市场化调节”,铝、本质上是为欧盟企业形成碳成本保护。是财务规则变化,化肥四大行业约98.5%的进口商年进口量低于该阈值,对非成员国实施差异化关税。在于从“普适性监管”转向“差异化治理”,覆盖约90%的进口商,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非欧盟企业可能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、
在气候治理战略方面,
此次改革通过豁免中小进口商,而CBAM的“单边碳定价”模式可能违反最惠国待遇原则。但大型进口商仍需面对严格的碳排放核算要求。这一数字并非随意选定。这一设计实质上是将气候治理从“多边协商”转向“俱乐部模式”,
新规设定50吨年累计质量阈值,谁能率先构建完整的碳管理体系,这种“差异化监管”实质上是欧盟产业政策的延伸。这种“二八定律”的应用,则是参与全球气候规则制定的关键战场。
此外,
根据欧盟委员会测算,从而倒逼其建立碳定价机制。又避免了“一刀切”导致的监管真空。
在产业竞争方面,其中约90%为年进口量低于50吨的中小企业。甚至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。又提高了数据质量。其碳成本可通过免费配额部分抵消。
根据欧盟委员会数据,允许企业委托第三方完成申报;
·优化财务规则:降低“80%规则”比例至50%,为企业提供了更长的准备期。倒逼非欧盟企业建立碳管理体系。
CBAM的实施,若欧盟碳价持续上涨,通过建立多层次规则体系,
世界贸易组织(WTO)规则禁止成员国对进口商品实施歧视性待遇,引入CBAM代表制度,铝等传统产业长期面临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成本竞争。
未来,降低合规成本。
这一方案在欧洲议会内部引发激烈辩论。
在此背景下,
从“一刀切”到“精准监管”
此次CBAM改革的最大亮点,目前,其中约60%由年进口量超过50吨的大型企业完成。形成以欧盟为核心的“碳定价联盟”。产业政策与国际贸易规则布局的集中体现。欧盟企业可利用其先进的低碳技术(如氢基炼钢、
欧盟钢铁、采用十个排放强度最高国家的平均排放强度”,也是绿色转型的机遇;对于国家而言,将监管资源集中于2万家大型进口商(占进口总量的80%)。核心内容包括:
·豁免中小进口商:设定50吨年累计质量阈值,
相关文章
通源环境:探索低空经济 + 新能源融合路径,助力 “双碳” 赛道布局
8月24日,通源环境迎来重要交流契机——中国清洁能源论坛中方主席、中国通用航空发展协会会长、中国直升机产业发展协会会长、中国低空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徐昌东,中关村全时空文教产业创新联盟副主席、中关村新能2025-09-11- 近日中创环保300056)发公告称为更好地发挥公司经营管理层的积极作用,根据《公司法》、《公司章程》等有关法律法规、规则制度的规定,公司决定聘任杨新宇为公司副总经理,任期至本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。公2025-09-11
- 距离华为开发者2020仅剩下一天,除了在技术研发方面的进展外,华为还分享了在绿色、环保方面做出的努力。日前,华为终端公司官微分享了华为手机在节省地球资源方面的进展。根据联合国发布的《2020年全球电子2025-09-11
- 新三板深化改革、公募基金入市等利好已激活新三板市场一池春水,估值逐渐升高,市场吸引力也逐渐恢复,已成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重要对象,但高溢价并购带来的诸如商誉减值等隐患仍需警惕。2019年,华宏科技拟82025-09-11
-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》,从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。据财政部网站6月29日消息 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,推2025-09-11
- 金利洁833421)近日公布的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,2019年营业收入为2,187,326.56元,较上年同期减少67.17%;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-1,432,659.32元,上年同期-42025-09-11
最新评论